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

2015-09-12 21:57 阅读(?)评论(0)

     9月9日,统计局发布公告,宣布从2015年第三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核心内容就是从2015年3季度开始,将季度GDP核算方式由此前的累计核算方式调整成分季核算的方式,并且一次性公布了采用新核算方式后,1992年至今的94个季度的GDP历史数据。对于本次经济数据统计方式的改革,国家统计局的许宪春副局长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对此笔者不再作过多的赘述,但作为一名从事经济分析工作者,对本次改革还是有几点感受想和大家交流。


一、本次修订数据的三个主要变化


第一个变化:整体看,经济增速略有上调。虽然本次改革并不会影响GDP年度数据,但是由于GDP季度数据调整成为单季核算,所以势必会影响每个季度GDP的绝对额,相应带来单季GDP增速的修订。例如,在统计局公布的1992年至今的94个季度的修订数据中,其中45个季度GDP增速向上修正,29个季度向下修正,20个季度维持不变。


第二个变化:经济增速在不同时期表现差异大。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得以确立的,所以笔者推测,本次数据此次数据修订时间起点确立为1992年的原因可能也是出于此种考虑。而如果比较本次数据修订前后,按照10年的间隔来看(实际上从中国的数据经验规律来看,大体上经济实际增速存在着一个10年周期),一个直观的感受,1992年至2002年增速向下修订幅度最大,其次是2003年至2012年期间也是小幅向下修订,而2013年至今的增速则是向上修订。这一直观感受恰恰和中国经济运行波动率逐渐平滑和运行新态势相互印证。


第三个变化:两次危机的表现差异明显。比较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至今的全球金融危机,同样是两次大危机,但数据修订前后的变化幅度差异明显,其实也表明中国宏观调控的显著变化。


二、对于拐点时期的经济运行状况需要重新认识


按照采用分季核算方式修订后的数据,对于笔者可能也包括很多经济分析人员而言,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需要对于过去20多年中,中国经济几次明显拐点时期的经济运行重新认识(拐点就是指经济运行出现了异常明显变化,大体上也是经济运行发生方向性变化的关键时期),因为与资产配置、策略研究相比,宏观经济分析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对于经济运行拐点的判断。


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出现了经济过热,当时通货膨胀几乎是恶性的,按照物价变化滞后于经济增速一年左右的经验规律,如果能够得到更加准确的经济增速数据,必定会为后期宏观政策及随后的政策效力下经济运行预判提供最为重要的数据基础。1992年4季度GDP增速在本次修订中由原来的17.3%下调至14.6%,而一年后GDP平减指数为25%左右(GDP平减指数为更广泛意义上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三个数据放在一起,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针对经济过热和恶性通胀的政策也许还有改善的空间。


再例如,2008年4季度和2009年1季度GDP的增速在修订前分别为7.1%和6.6%,这次分别被修订为7.1%和6.2%,意味着两个季度期间GDP增速的落差由修订前的-0.3%扩大到-0.9%。现在回过头来,在这个增速落差数据下,再来分析当时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是否会有另一种感受呢?


当然,上述两个例子,几乎都是事后诸葛亮的叙述,但恰恰说明对经济运行情况的掌握,实际上关系着宏观应对政策在时机、力度和节奏等方面的把握,而脱离高质量的经济统计数据,又何谈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呢?众多经济分析师如何又能写出尽量靠谱的分析报告呢?


三、经济分析关注重点也需要相应调整


近年来,对于统计局的数据一直存在不少质疑之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经济数据和民众实际感受存在较大差异;另外在做经济数据的国别比较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中国经济数据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宏观政策的出台未必能够得到经济数据的及时支撑,进而形成了政策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决策层的经济感觉。这些问题其背后均指向一个东西,就是经济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而本次统计局实施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改革,可以说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例如,如果能够统计出高质量的单个季度GDP数据,那么相应GDP季度环比变化的重要性会大大提升,而在发达经济体,无论是宏观政策部门还是市场分析人士,更多的也都是重视GDP环比数据,因为这个数据更及时、更能发现趋势性变化,相应开展的分析和出台的政策自然就更有针对性。


由于经济运行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式的获取关键数据,进而造成对于经济运行的了解和预判,只能依靠历史数据和横向国别数据,进行逻辑色彩更浓重的推演,这样的现实对于经济数据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这一角度而言,本次GDP核算改革,对于众多经济分析师无疑是福音,同时我们的分析关注点也会客观的发生变化,例如,GDP季度环比数据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高。


多年前,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就提出了提高“数目字管理”水平,而中国已经于2010年跃升至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客观地说,我们的数目字管理水平与全球第二的地位远远不符,从事经济分析的人士,都知道一个常识,错误的数据比没有数据更可怕,因为经济数据方面的失之毫厘,在政策和市场预期的放大下,最终作用到经济运行层面就一定是差之千里

  最后修改于 2015-09-12 22:25    阅读(?)评论(0)
该日志已被搜狐财经博客群录用:http://blog.sohu.com/biz/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